大学师生寻找中山古村落之美初步完成200余幅平面设计图
计划今年5月在市美术馆办展览,倡导古村保育和活化利用
发布日期:2015-01-15 作者:作者:商报记者李玮玮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信息来源:本文原载中山商报,有删节


黄丽雯带领学生到古村落采风,指导学生拍摄老建筑的精美构件。


古村落,老建筑。


绘制中山古建筑构件平面图。


    

    电子科大中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老师黄丽雯没有想到,自己负责的“寻展中山古村落”项目入选我市第二届“博爱100”优胜项目后,她不仅变身为公益人,而且整个2014年都变得异常忙碌。尽管如此,黄丽雯还是觉得值,中山古村保育和教育工作刻不容缓,也特别有意义。

    2014年9月起,黄丽雯带领近百名学生走进我市各镇区的古村里,绘下古建筑上的门楣、窗花、雕刻等,并创作了200多幅精美的中山古建筑构件平面图,这对发掘传统建筑的价值和利用,提供了一份沉甸甸的素材。不仅如此,在黄丽雯的影响下,中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各系师生都参与进来,将通过拍摄微电影、建微缩模型、制作动画等方式呈现古村落之美,倡导古村保育和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并计划于今年5月在市美术馆开办展览。    

古屋保育:三溪村民宅变设计师私人会所
   去年12月28日晚,借着红酒、小食,一场别有情趣的分享会在三溪村三溪下街73号——一栋精心修缮过的古屋“翰晨壹号院”中举行。
    屋主Jane是一名独立设计师。由于古屋房顶已完全塌陷成为危房,她在修缮过程中加固了古屋,同时保留了屋子原有的精美壁画、灯影画、门楣、窗楣、趟栊门等构架,并搭配上中式家具和粉色、蓝色的软装布艺,院落里有东南亚式的休闲凉亭和厚纱,将这里变身为舒适的私人会所。
    当晚分享会的主题是“寻展中山古村落”。这个主题在这里开讲,十分相得益彰。这间古屋便是一个很好的古屋保育、再利用的例子,这也是“寻·展中山古村落”负责人黄丽雯及项目组成员王力和阿丽莎思考并付之行动的课题。
项目缘由:中山古村落保育工作有待加强
    中山是有名的侨乡,各乡镇目前仍保留着一批19— 20世纪初的侨房和人文景观等,是历史上中西方文化碰撞产生出的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蕴藏着历史、文化、民族、地域、科学、情感等价值。
   “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屋已人去楼空,或破旧不堪,或成危房,或被拆掉,珍贵的老建筑与其蕴含的传统文化面临‘死亡’,但古村落的保育工作还跟不上。如果置之不理,中山的未来将与中国很多城市一样,成为看不到历史、寻不到根的复制品城市。”黄丽雯尤为担心的是,年轻一代与传统文化越来越疏远。
  在这个背景下,黄丽雯和几名志同道合的老师组成项目小组,提出了“寻·展中山古村落”——中山侨房建设及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行动,该项目还成功入选我市第二届“博爱100”公益创投大赛优胜奖。并得到中山市外事侨务局3万元种子资金的资助,以及中山美术馆展场资助。
    她们决定利用大学的教学资源,带领学生进行中山古村落及本土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系列课题项目,为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进行学术探索。项目以考察、发掘、绘制、绘画、宣传等方式收集作品,让更多的青少年及全社会认识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提高文化审美、重视文化传承。
项目进展:带学生下乡收获200多幅平面图。
   在带领学生从事乡野采风时,她们曾经遭遇过一些相关部门的“不解”:“你又不是学建筑的,为何要去了解这些古村落和建筑?”黄丽雯回应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只要热爱谁都可以做,而且跨界可以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2014年9月至10月,黄丽雯和项目组的王力、阿丽莎老师带领100多名学生,分批下乡采风、创作,拍摄回数以千计的照片。学生们的作品大多反映建筑上的灯影画、壁画等,也有将立体式的砖雕、灰雕等平面化。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12月,最终绘制出200多幅精美的中山古建筑构件平面图。“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产,平面化后意味着可以应用多个领域,兼具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环境艺术系的学生要下村去实地测量古建筑,开始常遭到村干部的拒绝,师生们只得与村民一家家商量,进屋去测绘。虽然颇费口舌,但多数村民都热情将他们迎了进去。“我们还在南朗的东桠村碰到从美国三藩市回国的主人,他想将古屋捐赠给政府,不过因种种原因而一直没能达成心愿。”

    在这个项目的带动下,中山学院的视觉传达系、环境艺术设计系、动画系、工业设计系、产品设计系的师生们也都参与了进来,学生们相继设计出古村落园林景观方案、街区改造方案,搭建出数十个古屋建筑模型,有的还计划拍摄微电影和制作老街区还原3D动画等。

计划5月办展但存在经费难题
    收获了满满的素材,黄丽雯所在的项目组决定于今年5月在市美术馆开办“寻展古村落”展览,届时,将以平面、声音、影像等多种手段来多层次展现中山古村落和传统文化之美。
  黄丽雯还计划组织自己的画家朋友下乡采风,写生一批中山古村落的作品;计划举办亲子绘画大赛,在寒假让孩子们在父母的带领下,画一下心中的秀美古村落,好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广大市民中间广为传播。
  “从事这个项目半年来,最大的感觉就是忙。我自己平日爱画画,这半年来没画过一张画;第二个感受就是缺经费。”虽然获得了创投资金和一部分种子资金的资助,但要办理一个大型的专业展览,单单画展部分的装裱费就要花去一两万元,她目前仍很头疼如何筹措办展费用。另外,学生们作品的知识产权问题该如何保护?展览结束后,这些产品能否得以应用?这都是黄丽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但至少有一样收获,让黄丽雯感到欣慰和满足:她的学生在从事这个项目的过程中,对中山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传统文化开始培养出了兴趣,并且他们认识到保护传统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
  她的一名学生写道:“这次寻展古村落的项目中我的选题是,中山各镇镇名的字体设计及应用,虽然做了短短数周,作品也稍显青涩,但通过这个项目让我更加了解这个居住了快四年的城市,原来有那么多的故事和内涵。这个项目没有更多的参考和借鉴,迫使我们自己走出去,去探索这个城市,要百分百的原创,即使不完美,也代表着每一个人的风格,和过去三年多来的学习成果。感谢指导老师的教导。”
  另一名学生则写道:“崖口实地考察,稻田成海又临海,看到妇女在晒蚝壳,棚屋前有惬意的看门狗,船上有收鱼的人,看到乡村此景,这些古村之美,让我深觉做此事意义之大。”


备注:文中提到的黄丽雯、王力为致公党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