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依靠专业镇为特色的传统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推进了我市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步伐,提高了就业水平,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提升了我市的区域竞争力,成为了全国经济发展颇具特色的标杆城市之一。但是,目前我市大部分传统产业集群仍主要依赖于低成本优势参与市场竞争,产品技术含量低,模仿多于创新,产品雷同,在价值链中大都定位于价值链很低的加工制造环节,只能获得较低的附加值,存在“逐底”和“锁定”现象。这一方面使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短期内容易陷入价格的恶性竞争,在国际贸易中频繁地遭受制裁;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又会面临来自那些更具价格优势区域企业的竞争和威胁,极易被它们所取代。因此,在当前劳动力成本和资源要素价格不断上升,产品和市场生命周期不断萎缩,产业的低成本优势逐渐削弱,生产的增长越来越受到创新瓶颈的制约背景下,传统产业的集群发展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及时进行创新升级才能保持和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传统产业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地方工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比重,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甚至决定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出了明确表述。对此,中山市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大力振兴传统优势产业,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的发展战略。在这种形势下,针对当前我市镇区兴建创新平台各自为政、部分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局面,提出加强区域合作创新平台建设, 不仅对于激发中山企业发展活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区域创新水平、支撑经济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我市传统产业集群创新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市传统产业集群一般是由众多劳动力密集型、以制造加工为主的企业及相关机构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聚集而形成的经济群落。不同的传统产业集群虽然产品和市场范围不同,但其创新发展中面临的增长瓶颈却是相似的:
(一)龙头企业缺失,产业层次不高、不集中
传统产业集群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大多是以低成本为基础的聚集,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不高,市场进入的技术壁垒和资本壁垒不高,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低成本、低价格优势上,知识竞争能力较弱。传统产业集群发展总体上处于低级阶段,产品同质化、企业同构化现象严重,企业间的竞争激烈,抗风险能力极弱。目前传统产业中优秀的龙头企业欠缺,享誉全国的古镇灯饰、小榄五金产业中没有1家产值超过50亿元的企业。
从产业集群企业间的联系来看,大部分传统产业集群存在明显的结构不合理问题,群内企业缺乏有效的分工协作,产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密,产品配套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集群成长仍以横向联系为主,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体系不完善,这种结构的不合理使其难以发挥集群的规模经济优势和产业集群的联动效应。
(二)传统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传统产业中99%是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着创新能力不强、创新动力不足的困惑。据统计,2011年末,中山市规模以上企业有研发活动的企业314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9.91%,有研发活动的中小微企业比例更低。而仅有的创新也以工艺创新为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创新比例相当低。2011年中山市专业镇专利申请量9837件、授权量717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619件,授权322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只占专利申请量的6.29%。在产业关键领域掌握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非常少,产品需要的关键器件、原料仍需依赖进口。
(三)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不平衡、不完善
我市市、镇两级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建立了古镇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南头家电创新中心、沙溪服装行业科技服务平台、大涌红木家具工程研发中心以及综合性服务较强的小榄科技创新平台等。虽然小榄科技创新平台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但其他镇区的科技创新平台仍处于功能还比较单调、同类产业的科技创新平台之间的合作交流不充分的状态。如,中国家电产业基地的南头和中国小家电产业基地的东凤是相邻的发展电器的产业集群地,但在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的过程中都选择了各自为政,创新中心之间的合作有待加强与整合,这样很容易造成科技创新平台的重叠和科技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创新平台为集群企业提供共享性服务。在当前的行政分割的情形下,地区和部门之间难以形成合力,大产业链难以形成,即使形成了也因协调难于管理,阻碍了向纵向一体化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规模经济难以做大,科技创新也困难重重。
(四)面向集群企业的金融服务严重不足
资金困难是集群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由于其规模小、抵押不足、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信誉低,未能掌握国家经济命脉,许多银行认为,给大企业贷款是批发,给中小企业贷款是零售,在成本、风险控制方面,银行都处于不利位置,所以中小企业在争取银行贷款方面受到很大限制。而且,各区域政府部门缺乏金融专业人才、未能很好地推动专设机构和金融机构定期沟通,信贷双方常常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目前,金融业在服务我市传统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调查显示,目前80%以上的集群企业没有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
二、对策与建议
(一)构建集群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关系网络,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强大而稳定的微观基础是确保产业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源泉。而我市的集群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面对产业全球化大趋势,立足于国际竞争的角度,积极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的企业甚少。为此,加快培育一批规模效益型、科技创新性、持续成长型的龙头企业迫在眉睫。
政府应通过强化招商引资,营造投资环境,完善海关、商检等配套服务,加强企业的全球性互动。同时通过引进与现有传统产业相关的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引导现有优势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合作,促进集群向特色产业发展。并通过实施资金扶持等相关优惠政策,来推动集群内龙头企业的构建。科学引导龙头企业为其他关联企业提供技术顾问、信息共享和员工培训等方面的支持,甚至提供资金和设备支持,从而推动传统产业的发展。
(二)构建集群共性技术创新合作平台,推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产业集群应具有一种围绕其共性技术开发实现资源整合, 合作创新的制度形式。由于共性技术开发涉及技术种类广泛, 具有高风险和不确定性, 单个企业特别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的我市集群企业难以把握和完成, 而风险投资基金也难以进入。为了加速产业早期阶段的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可以考虑制定一个符合我市传统产业需求的技术发展计划, 由财政提供一定比例的启动基金, 根据研究指南进行公开竞标, 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 开发集群发展所需要的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项目一旦确立, 相关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也要注入一定比例资金。随着技术向商业化阶段的过渡, 政府逐步退出, 这时风险投资基金的进入才比较成熟。
(三)深化区域协作机制,确保创新平台的持续发展
一是实施合理的激励机制。制定一套科学的促进区域合作的政府绩效考核标准,以此来对各镇区政府在推动区域合作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考核,对绩效评估结果高者给予奖励。除此之外,政府对于区域内合作或者跨区域合作项目要给予政策上的鼓励和支持,对于落后地区给予政策支持和专项资金补贴,对于合作的企业要给予政策的优惠,以提高企业、民间组织的区域合作积极性。
二是构建区域经济合作的信息共享机制。为达到资源最优配置,首先要克服区域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需构建区域经济合作的信息共享机制,从而使得区域内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效果。区域内各地方政府要建立合作信息交换平台,尽可能将其经济政策和相关措施内部透明化,以便合作方对于相关地区或者项目的筛选,做出最优的决策和利于双方合作的开展。同时不能只透明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而可以避开对合作方不利的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信息封闭造成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合作风险。而且,各地方政府还要通过网络、报栏等各种信息渠道公布经济政策、合作项目相关信息及进度,尤其是项目决算预算资金的公布,接受广大群众、舆论和合作方等各方的监督。
三是实施完善的利益补偿机制。确保区域间利益的均衡,需实施完善的利益补偿机制。有些资源的地理位置的不可改变性和产生的效益外部经济性,导致其所消耗的成本只能由其所在的区域独自承担。同时,在经济发达和较落后地区合作中,发达地区相对承担了更多成本、损失利益更多。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利益补偿机制,平衡区域协调发展的公平关系。
(四)推进金融与传统产业经济的良性互动
一是充分发挥金融业在服务传统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发展传统产业的过程中,不断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加强银企、银政合作,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发现不同市场主体的金融需求,抓准金融业发展的着力点,努力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间的良性互动。并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发展航运金融、物流金融、私人银行、离岸金融、信托租赁、并购融资、股权投资等新金融业务。
二是进一步发挥金融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导向作用。要进一步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协调,通过建立和完善风险补偿体系、担保组织体系,以及信贷政策导向评估、监测、考核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增强金融的服务功能。要从金融供给与需求的不同层面,研究正规金融组织体系的完善、非正规金融的规范、总部型金融机构的培育、金融服务外包基地的建设、微小金融组织体系等方面改革发展的规划和措施,落实相应的配套政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执行力。
三是不断改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积极研发和推广新型支付工具和风险管理工具,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建立完善金融创新的体制机制,努力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金融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与人才为依托,激励与约束并重、充满活力的金融创新先行区。完善金融中介体系,鼓励引进和发展信用评级、资产评估、融资担保、投资咨询、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培育创业投资、私募股权、产业基金等新金融的发展环境。建立完善区域金融稳定评估指标体系,增强金融风险的早期发现和处置能力。
我市传统产业集群的创新升级离不开各区域间的共同推进。只有为传统产业集群创新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并有效引导传统产业集群创新资源流动的方向、积极推动各区域合作的政策创新、不断探索传统产业集群创新合作的运作模式和机制,才能真正推动我市传统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