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改造是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方法对生产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投资活动。技术改造不仅是企业增强发展后劲、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我市传统产业越来越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十分有必要升华这种内涵式发展的力度,推进我市传统产业的顺利发展。
一.我市技术改造的基本概况
我市在技术改造上也投入了很多精力,三年来(2011-2013年),全市工业技术改造项目立项(备案和核准)319个,投资总额121.83亿元,市财政资金6300万元扶持技术改造项目14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逾200亿元。2011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119.6亿元,较2010年增长37.2%;2012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较2011年增长19.9%,2013年完成75.95亿元(统计口径收窄,没有可比性)。乐百氏饮料、益达服装、联昌喷雾泵等一批公司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这一系列技改工作的展开加速了我市传统产业集群的形成、并为传统产业的发展创建了更为适宜的营商环境。
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主要围绕“信息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意愿较低。
在大经济环境萎靡的背景下,企业对项目投资态度愈加谨慎,市场空间的判断及对前景的担忧、金融体系环境的紧缩都导致企业不敢轻易的贷款做技改投资项目。根据年初开局问卷调查,234家规上企业中,近八成企业计划固定资产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下。其中,计划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以下的占52.6%,100-500万元的占26.5%,500-1000万元的占5.5%,1000-5000万元的占8.1%,5000万-1亿元的占3.8%,1亿元以上的占2.5%。超四成的企业技改意愿不强,其中42.7%的企业计划技改项目投资50万元以下,26.9%的企业计划技改项目投资50-200万元,10.7%的企业计划技改项目投资200-500万元,计划技改项目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占10.7%。今年1-5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62.53亿元,下降1.92%,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2.18亿元,下降31.93%。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意愿不强,将影响我市传统产业发展后劲。
(二)技改项目受土地制约大。
近年来,有的镇区和企业存在短期行为,将工业用地通过转功能从快变现获取收益,严重影响了工业发展用地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3年底,我市约有6万亩工业用地转功能。原有用地受挤压,新增工业用地没及时交付使用,压缩了我市传统产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增资扩产的空间。由于土地供应不足,部分企业不得不将一些环节向域外转移,如小榄咸宁工业园,安陆工业园等已将制造环节转移。这种域外扩张的做法,对传统产业的持续性深度发展都将有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三)企业技改资金筹措难。
企业的快速发展对资金产生较大的需求,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又助推了企业流动资金需求量的增加。目前,我市很多企业一方面面临融资难、贵的局面,对于技改工作是有心无力。企业融资渠道特别是技改融资方式较为单一,特别是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受发展规模和自身特点所限,融资难度大、成本高。一般以银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体,很少有中长期借款,而且还存在到期不给续贷的现象,直接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另一方面,政府用于传统产业升级的工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年年压缩,从最高年度的3400万元,逐渐下降到今年800万元(包括工业设计等专项)。在这种投融资难、贵的背景下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积极性难以期待。
建议:
密切围绕珠三角“九年大跨越”项目思路,科学推进我市技术改造工作的展开。特别是对重点传统行业的技改工作的引导与支持。
(一)科学引导传统企业开展技改工作。
利用中山日报、中山广播电视台、中山经信网等载体大力宣传政府推进技术改造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和扶持政策等。大力组织召开现场推介会,树立典型示范,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管理模式促进技术改造、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典型案例。通过宣传和典型示范带动,不断提高企业对“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的认识,在全市营造良好氛围,推动技术改造工作成为企业自觉行动。
(二)科学用地,推进传统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第一,严格控制工业用地通过转功能来获益现象的出现,确保已划分为工业用地的土地能充分用于工业发展的需求。第二,优化产业园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围绕各园区主导产业,优化亩均投入产出标准,严格环境准入、污染排放、产品能耗标准,构建产业调整推出机制,挖掘产业用地潜力和效益。促进产业园区内企业依据产业发展态势合作开展技术改造,进而实现传统产业企业集约化、高效化发展。
(三)加强上下沟通,多渠道争取资金来源。
第一,认真做好全市技术改造项目的统筹和谋划,积极与上下级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技术改造项目列入国家、省投资专项,缓解资金欠缺的困境。第二,建立市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财政专项资金, 支持传统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实施一批对自身调整提升和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积极推动作用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 支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第三,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推进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信托融资、租赁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来筹资。